查看原文
其他

地学体验营|峨眉山上行

2017-07-05 成都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

时常只言沧海桑田,但茫茫沧海是如何化为桑田的却鲜有人知,带着这个问题以及对地学的无限好奇与期待,营员们今天来到风景瑰丽,山河秀美的峨眉山中,亲身感受地学的奇妙之处。


峨眉山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

▲了解峨眉山实习基地和峨眉山整体地形地貌


参观峨眉山地形地质沙盘室


参观沉积岩标本园


野外科考

D1

牛背山

二叠系茅口组灰岩(距今268百万年前,海洋沉积环境)

营员们了解了灰岩的形成环境,观察了灰岩的鉴别特征,了解了灰岩成因、用途,并分组进行滴盐酸实验,观察灰岩起泡现象。


D2

回龙山

峨眉地幔柱构造冠顶部分的溢流玄武岩(距今256 百万年,陆地环境)

营员们在此观察峨眉山玄武岩的柱状节理,了解其成因,观察气孔状玄武岩、杏仁状玄武岩、斑状玄武岩,了解其成因及玄武岩的用途。


D3

龙门硐电站上游200米

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绝灭事件(距今252 百万年,陆地环境)

▲观察地球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(使得90%的海洋生物和70%的陆地动植物灭绝),了解生物灭绝的原因。观察生物大绝灭前后气候环境突变的地质响应。认识上游河流下蚀作用形成的“V型河谷”地貌。


D4

龙门硐电站旁桥上

距今250百万年,由陆地环境向海洋环境转变的地质记录

▲营员们聆听了“普贤船”的故事,了解了“普贤船”的地质成因。认识了崩塌地质作用,了解了崩塌地质灾害的成因、控制因素和治理工程措施。


D5

龙门硐沟口

在这里,同学们了解了距今228百万年,由海洋环境(飞仙关组、嘉陵江组、雷口坡组)向陆地环境(须家河组)转变的地质记录;认识了龙门硐口“双层河谷地貌”。


06

新张坝桥

对比观察了山区河流地貌与丘陵(平原)河谷地貌的差异,认识了河流阶地,了解了阶地的成因及所代表的地质意义。


活动剪影


营员们置身于秀美山河之中,一路经行牛背山处,回龙山中,亦跋涉龙门硐沟口,踏却新张坝桥。峨眉山上之行,为满怀期待的营员们展现出了地学的神奇与奥妙,亦为初出茅庐的营员们带来了地学体验营最难以忘怀的一课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